外摊先生,首先很感谢你坦诚的交流了你的意见,但不可否认的是你认为的是你眼中的历史,而各个人眼中的历史可能都会不同,对与你讲的70%的4050都无房的情况我觉得有点疑义,不讲二三线城市了,咱虽然年纪还小,但起码中国也跑了一多半了,就我的看法来讲,基本还是居者有其屋,耕者有其田的,要不社会怎么可能稳定的发展了这么多年,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偏见而否定社会整体的进步,就象我从来不因为买不起上海的房而痛恨上海一样. 也许你认为自己是另外的30%,不过这位先生,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自己的成功从来不是藐视别人的基础,保持平和的心你的成功也许更让别人尊敬,下面谈点我对上海的认识,从我接触的4050年龄段的人来讲,是有没房的,但很少,土生土长的没房你信么?就算五六十年前从江浙来上海的那批人,没房的可能大么?那么新来的或许没房,从我认识的情况来看,当然我认识的范围很局限,没房的人很少,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基本要养家养孩子,没房子的话我想很难在上海接着奋斗,基本都会退选二线城市,这样的人我也见了不少. 其实真正买不起房的人还是我们这些人,在你眼里可能我们这些小年轻可能无足轻重,但国家可不一定这么想.现实可能是这样的,历史的车轮在时间的洪流中滚滚向前,前些年速度非常快,这时候偶尔冒出几棵阻碍前进的小草,那就直接碾过去吧,但现在列车要停一段时间看来是不可避免的了,而这些小草有些已经成长为大树了,这时候小草的利益诉求相对来说虽然滞后,但如果不处理列车今后怎么正常行驶就是问题了,这就是ZF现在面临的问题,但现在可能的结果有两个:1.按现在速度接着把这些树也撞倒,同时也面临翻车的危险,2.先把这些树安置到合理的位置,然后再接着开车.或许就是这样子吧,在你我都没能力改变历史的车轮行进的时候,唯一能做的就是朝着历史行进的方向匍匐下去吧
|